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公司举办了“学习贯彻二十大 立足岗位话发展”主题征文活动。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思想、谈感悟、话发展,展现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新时代新征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为庆祝“七一”建党节,微信公众号将分期推送部分优秀作品,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全体职工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推广“亮丽名片”,助力大国外交
作者:张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这是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系统阐释。作为国际工程公司的宣传工作者,新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党对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报告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群众是外宣工作内容的生产者、接收者、传播者和评价者。要统一思想、包容多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内容生产者”;要遵守驻在国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当地受众看得懂、听得进、感兴趣,积累一批拥护企业文化的“铁杆粉丝”;要加强与当地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络,运用好外部“传声筒”;要高度关注国际传播效能、掌握国际传播规律,及时回应受众关切及反馈,将群众评价作为考核宣传工作的标准依据。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水电公司的足迹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全球水利水电、新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发建设了800多个优质项目:在东南亚,老挝南立1-2水电站已安全平稳运行10余年,曾荣获由老挝政府授予的国家级“劳动奖章”;在中亚东欧,中水电公司承建了马其顿最大的水电站——马其顿科佳水电站,同时还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了中资企业的标杆工程——玛依纳水电站和“一带一路”先行先试项目——图尔古松水电站;在非洲,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被当地人誉为“尼罗河上的明珠”,几内亚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工程、苏丹麦洛维大坝被称为当地的“三峡工程”;在拉丁美洲,厄瓜多尔可尼尔与纳兰哈防洪工程是拉美历史上最大的防洪工程,创造了厄瓜多尔建造史上的新纪录……不少项目还作为背景图亮相所在国货币或邮票,习近平主席2022年在署名文章中将苏丹麦洛维大坝、罗赛雷斯大坝加高、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列为“中阿友好地标”。这些工程项目就像“亮丽名片”,在不断推广、传播的过程中,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见证和累累硕果,展示着中国智慧、中国制造、中国理念,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着“老牌”中水电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走出国门”的精品工程,既是我们企业自信的根源,也是我们保持自立的底气。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建设,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共同价值为传播内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新形式。企业外宣工作同样需要“守正创新”,例如,中水电公司老挝南立1-2水电站曾组织“我与大坝共成长”电站开放日活动,组织援建学校的学生赴电站参观体验,通过一次水电知识科普讲座、一次电站厂房实地参观、一次中华美食体验、一次鱼苗增殖放流、一次彩笔绘就大坝等“五个一”活动,让学生走近科学、亲近自然、贴近中国;疫情期间,中水电公司秘鲁圣加旺水电站开展“云开放日”活动,通过线上方式带领观众参观大山深处的“绿色电站”……这些都是“聚焦固本培元”又“紧跟时代步伐”的典型案例,为新时代做好外宣工作提供了借鉴参考。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宣传工作要服务于公司业务发展。作为国际工程公司,围绕海外业务开展国际传播是特色、亮点,更是重点、难点,要全面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明确重点,集中力量,花大力气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解决主要问题的实践中加强和改进作风。“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既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在加强“硬联通”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跨文化融合,实现“软联通”。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要统筹公司总部与境外单位相统一、企业命运与员工发展相联结、工程质量与建设速度相协调。在外宣工作中,既抓“大而全”又抓“小而美”,既服务好“大外交”又关怀“小人物”,既宣介大国建造的恢弘气魄又聚焦精雕细琢的匠心精神,既要“美美与共、美人之美”又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作为活跃在国际工程舞台的企业,我们要站在服务“大外宣格局”、服务大国外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外宣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外宣工作要紧扣国家议题,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周边外交、金砖会议、上合组织、中非合作等,同时还要聚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能源资源、人口等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展现企业助力大国外交、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成果,吸引更多海外朋友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彰显大国担当、大国力量。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将迎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国际传播工作也应紧跟“大外宣格局”,提高宣传的质量与效能,推广“亮丽名片”,增进世界对“中国方案”的认同、理解和信任,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央企力量。